循環: millyuGO 挖槽, 挖槽, 挖槽 + 輪廓, 面銑挖槽, 挖槽再加工, millyuGO, PAM

Z 向步距 (Ap)

這是兩次加工之間的 Z 向增量。它對應於總深度的切削。如果增量深度大於刀具的最大切削深度,則會顯示警告訊息。

如果值為 設定為 0 ,則刀具路徑只有一次加工,在 外形的底部 (在 底部高度 ).

)進行。在此情況下,「Z 向步距計算」區域中的其他選項無效。

例如,如果您需要使用挖槽循環來完成挖槽底部,則會設定 Z 向步距設為 0 :

  • 。範例右側顯示兩個具有兩個不同底部高度 Z-5 和 Z-8 的挖槽。

  • 如果您需要在粗加工後使用面銑挖槽循環來銑削多個面,則會這樣做。以下範例中,我們透過銑削棕色面來向您展示。

銑削頂面 Z0

面銑第二個面 Z-15

面銑第三個面 Z-8

間距

根據子挖槽和挖槽的島嶼管理間距。您可以選擇將間距調整到挖槽的幾個高度,或者選擇遵守增量,然後重新加工島嶼和挖槽底部。第三個選項允許在粗加工挖槽後編程一個返工間距。

有三個選項可用,根據所選選項,返工參數可用或不可用。

間距 調整的 : 調整間距增量以實現對島嶼頂部和挖槽底部以及子挖槽底部的加工。

間距 恆定的 : 遵守增量,可以編程島嶼和底部返工間距。

有的 殘餘材料 : 挖槽已預先粗加工,僅加工島嶼頂部和挖槽底部。

a. 間距 調整的

GO2cam 優化增量值以加工島嶼頂部和挖槽底部。因此,間距不是恆定的,挖槽被完全加工。

GO2cam 將永遠不會編程一個高於策略中輸入的增量的間距。

b. The 間距 恆定的

無論挖槽形狀如何,都會遵守間距增量。如果島嶼的頂部和挖槽的底部不對應於間距值,則不會進行加工。請參閱以下示例,紅色區域不會進行加工。

如果您選擇此選項,策略中將出現兩個參數,島嶼返工和底部返工。選擇 啟動外部斜度(攻牙) 編程測量 a 再加工間距 特別適用於子挖槽底部和島嶼頂部

特殊情況 如果側邊呈錐度,您可以編程一個 留痕(錐面)再加工間距 這將在挖槽粗車之後完成,並附上一個 向上 移動

無返工

島嶼和底部返工

c. 殘餘材料

如果您想編程特定間距來再加工區域,請選擇此選項。

優點是可以更改此再加工步驟的刀具或任何參數。

輸入 厚度 待加工材料

選擇您要再加工島嶼頂部、挖槽底部還是兩者。

如果您沒有選擇任何選項,則循環沒有要加工的材料,並處於等待狀態。

特定適用於 millyuGO

Calculation of Z steps(Ap)

  • Ap產生刀具震動,此震動可能是因為Ap太小或太大而產生。

  • 計算正確的ap我們使用 Apa = Ap A 建議

The Apa 根據:

  • 刀具直徑

  • 螺旋角

  • 齒數

您也可以直插刀 點擊Apa 由表格給定:策略中應用該值。

image2-20240508-065136.png
  1. The table shows the value entered in strategy: 2 mm (blue star) Status is 紅色 (blue star) 不良條件

  2. If Z step entered in strategy is 8 (blue star) Status is 橘色 (blue star) 條件不太好

  3. If Z step entered in strategy is 15 (blue star) Status is 綠色 (blue star) 良好的條件